今年以来,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文旅力量”为已任,坚持“升维思考、降维落实”,从“静态布局、动态融入”两方面入手,释放文旅系统的资源优势,为同心同向建设现代化上合新区注入文化动能。
静态布局,推动文化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1、着力凸显城市历史底蕴
围绕“胶州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深入挖掘河海文化、胶澳商文化,依托市舶司、板桥镇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北线起点等城市基因打造“金胶州”文化IP,将文化元素创新融入城市景观、城市公园、城市家具中,促进城市建设由“大写意”向“工笔画”迈进,细节化呈现厚重的历史底蕴,增强胶州本土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2、着力营造城市时尚氛围
围绕助力国际时尚城建设,释放时尚三里河音乐商街、阜安里商业步行街等已成规模的商业街区活力,突出其更加明确的主题定位以强化其各自独特的文化吸引力,不断导入新兴业态,加快向专业性文化街区转型。争取青岛时尚酒吧专项资金扶持,鼓励新酒吧入驻、新乐队集聚,举办特色各异的文娱活动,培育形成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点亮城市夜生活。
3、着力推广城市对外名片
围绕发挥上合示范区、胶东国际机场平台优势,逐步在上合国家客厅、胶东国际机场等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通过开设展馆、电子投屏等方式,展示、搭售胶州的特色文创产品,播放城市宣传片,集中推介胶州的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国内外客源来胶领略上合新区开放气派、体会胶州人民好客情怀。
动态融入,推动文化赋能城市品牌打造
1、突出传承性,夯实传统文化硬底子
持续推进“非遗进社区”活动,在已建成10个工作示范点的基础上,争取再打造10个示范点。恢复《逼婚记》等茂腔传统剧目的排演工作。开展调研,策划编排大型茂腔现代戏《邓恩铭》,向年青岛党组织成立周年献礼。同时,推动胶州秧歌、茂腔、胶州八角鼓、三铺龙拳、吹打乐等“非遗”展演亮相“上合之夏”嘉年华、上合精酿啤酒音乐节等重大国际文化活动。
2、突出创新性,激活特色文旅产业链
发展手造新业态、新产品,支持围绕蛋壳陶、布老虎、雕平绣、秧歌、剪纸等“非遗”、民俗文化元素探索文创、研学等发展路径,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好礼胶州”文化旅游伴手礼。挖掘城市宣介新地标、新平台,集中优势资源对最具胶州特质、发展潜力最大的优秀新兴网红打卡地进行深度打造,借助多种形式的新媒体矩阵,形成两到三处地标式网红打卡地,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鲜明度,扩大城市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3、突出开放性,趟出对外文化交流新路子
持续推进更高规格、更高水平办好第六届中国秧歌节,积极融入上合组织国家的多样文明和多元文化艺术,在国际舞台擦亮“中国秧歌城”这一老字号城市名片。策划上合组织国家民间舞蹈展演和国内外文化交流、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上合精酿啤酒音乐节、板桥镇国庆暨中秋美食灯光嘉年华等活动,持续扩大上合主题节会影响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为疫情后走出去交流、请进来合作做好文化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