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狗年新春,自然免不了关于“狗“的话题,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地名。上海有没有与此相关的地名?当然有,而且还是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
跑狗场的兴起
跑狗,又称赛狗,是由追猎演变而来的。起源于美国,第一处正规的赛狗场于年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得斯堡开始营业。此后赛狗活动迅速传播到英国及欧洲大陆。
年12月,英国人坎贝尔(Duncan.E.Campbell)等看准商机,带领多名驯狗师,带着一群赛狗、一批电动机和纸兔模型,及其他跑狗场需要的设备,从伦敦乘船来到上海。随即在英国驻沪领事馆注册,在华德路(今长阳路)、汇山路(今霍山路)、华盛路(今许昌路)、威妥玛路(今怀德路)设立明园跑狗场。年5月26日傍晚,有报载“无尽的车辆往东驶向百老汇路(今大名路)以及邻近的几条主干道,同为赶赴远东最先开张的跑狗场——明园的开幕式。”这是上海第一处跑狗场地。
明园跑狗场正门及开业当日的报道。此处英文名为“Luna”,罗马神话中月神的名字
明园跑狗场使用的代币
明园跑狗场年4月4日进行最后一场比赛,停业后改建为游乐场。内部设有电动玩具,如电动空中飞车、电动椅、电单车等;还设立温水游泳池、影戏场、戏院、跑驴场等等。由于地处东北角,那里几乎没有其他游乐场,因此非常吸引游客,当时有“江北大世界”之称。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日军占领,游乐场废弃,改作养马场。
抗战胜利后,大批流离失所的百姓在此搭建棚户。年拆迁棚户,建成许昌路体育馆。年开始旧区改建工程,在体育馆原址上建大楼,仍然沿用“明园”,年明园大楼全部竣工。在其东南面建有明园村居民区。
民国17年(年),英商伊文思等集资50万元,华人股占70%以上,在今延平路、胶州路和新闸路之间的地块开办“申园跑狗场”,英文名称为“Stadium”,7月31日开业。在赛跑日期、场次以及经营方面,都参照明园跑狗场。
旧上海的外籍训狗师
跑马和跑狗其实都是赌博的工具。稍有不同的是跑狗场的娱乐属性微乎其微,是赤裸裸的博彩。这两处跑狗场创设之初,一些旅沪西侨就对其“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这与那些非法的“轮盘”赌场并无区别。但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认为赛狗中如有赌博是合乎英国法律的,只是赌博采用的方式是不合法的。但是为了平息反对意见,工部局还是对明园和申园提出了一些限制。但是这种折中的办法也没能延缓多久。
年,由于跑狗赌博的恶劣影响加剧,各界取缔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很多市民根据英语发音给这些地方起了充满贬义的绰号:如明园(LunaPark)叫“流落派”,申园(Stadium)是“输到底”。更有有识之士在报刊上大声疾呼“数分钟即赛一次,其弊害之大,尤甚于各种赌博!”上海特别市公用局甚至禁止带有跑狗场广告的电车在华界行驶。迫于越来越大的压力,年4月,公共租界工部局将明园和申园两处劣迹斑斑的跑狗赌场取缔。
逸园的登场
与此同时,在法租界却出现了另外一番景象。跑狗博彩的巨额利润让很多商人垂涎三尺,著名的万国储蓄会(InternationalSavingsSociety)和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FonciereetImmobilieredeChine)和都打起算盘。他们先是在法国注册了赌场,名称是“法商赛跑会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开始在租界内寻觅合适的地块。年,一块位于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东侧、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南侧,标注为“公董局地册第二十七区”的一块无建筑空地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此地块最早为淡井庙的庙产,后为原英国著名地产大亨马立斯(H.E.Marriss)购入,东部建其私人豪宅,也就是今天的瑞金宾馆一、三和四号楼,而西部先予空置。年10月15日,马立斯以每亩两(上海规银)的价格将地块出售给法商中国建业地产公司,代表后者签字的是该地产公司董事会主席邵禄(J.J.Chollot)。而后再由邵禄代表中国建业地产公司将地块以每亩两(上海规银)转让给法商赛跑会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该公司签字的是其董事会全权代表荷兰人史比门(MichelSpeelman)。此后他们再将地块抵押给万国储蓄会,获银洋万元,用于兴建逸园跑狗场及附属建筑。
建成后的逸园跑狗场全景
民国17年(年)10月1日逸园跑狗场(Canidrome)正式开场,场内四周均设看台,能容纳两万余人,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除6条蛋形跑道外,还设有为赌客服务的旅馆、餐厅、舞厅、足球场、书场等,另外还在大西路(GreatWesternRoad今延安西路)、凉州路两处设狗房等,共计大小房屋25幢,总共占地亩(逸园78亩)。
逸园跑狗场主体建筑正立面
老上海明信片中的逸园跑狗场看台及跑道
跑狗比赛场景
公共租界工部局于年4月将申园、明园两个跑狗场取缔。但是在法租界,法国驻上海总领事以“法租界内跑狗场应否加以取缔,须归法国驻华公使与法国外交部决定,本领事无权过问”为由,不顾人们的反对,使逸园跑狗场依然存在。由于少了明园、申园两个跑狗场,逸园的营业反而更趋兴盛。年,每天售票额达12.3万余元,狗场抽头得1.5万余元,每周赛狗四天可赚6万余元,一年收入可达余万元。
逸园的英文Canidrome,被利用它的谐音,市民都戏称为“看你穷”。赌客十赌九输,其中大多都是中国百姓。据统计,自民国20~27年(—)的7年中,除缴税和各项开支外,逸园结余达万银元。在年时,长江流域发生罕见大水灾,逸园跑狗场以“跑狗救灾”为名,宣称:“蒙法总领的允准,举行赈灾大赛狗。”事后,却只给了国民政府7万元敷衍了事。然而就在这一年,跑狗场向法总领事等的献纳总计多达余万元。虽然各方对跑狗赌博的丑陋及嗜血义愤填膺,但是怎奈法租界当局的暧昧态度,使其仍能不断的日进斗金。
20世纪30年代,每逢比赛日,逸园跑狗场售票处人头攒动
训狗师及逸园跑狗场看台细节。这种犬类名为灵缇(Greyhound),又名格力犬,以速度快,动作敏捷而著称
逸园为招揽观众和赌客,想出各种噱头。图为年拍摄的一次“猴骑士(Monkeyjockeys)”比赛
年,一支名为“IslingtonCorinthians”的英国足球队举行世界巡回赛,将上海设为其中一站,与上海本地球队比赛就选在逸园。图为当时的宣传单
逸园不仅举办跑狗比赛,而且还有舞厅、酒吧等设施。中心场地有时候还举办足球和橄榄球比赛。其功能基本上类似一个以跑狗博彩为主的社交俱乐部。逸园的盈利高峰在二战前达到高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租界,虽说日本和法国维希政府理论上属盟邦,但是逸园仍旧被日军占用,并提出跑狗收入一半要“上缴军费”,双方多次谈判未果。年12月,跑狗比赛被终止。年前后,跑狗场被日军征用作为兵营。
年逸园跑狗场发行的股票
年逸园跑狗场发售的赛狗票
二战结束上海光复之后跑狗业没有恢复。但是该处场地仍然举行过几次比较重要的活动。年12月1日,驻扎上海的美国陆军和第七舰队的海军官兵在逸园中心场地组织了一次颇具影响的橄榄球对抗赛名为“ChinaBowl”,此后该赛事一直延续到年,连续四届都在逸园举行。也是在当年的12月,同样由驻扎上海的美军组织了一次“黄包车皇后”的竞赛活动。每辆车上坐一个佳丽,由车夫从外滩三马路(今汉口路)出发,自东向西,经南京路转入陕西北路,最后到达陕西南路的逸园跑狗场结束,全程大约6公里。来自崇明的车夫姜二毛以20分钟的成绩赢得第一,也为坐在他车上的琼南迦小姐赢得“黄包车皇后”的称号。
年12月1日,逸园Chinabowl比赛现场
年12月1日“ChinaBowl”比赛使用的橄榄球。参赛队员中不乏BillDaley这样的大学橄榄球明星
年12月的黄包车比赛获奖者,来自崇明的姜二毛
年上海百业行号地图中标注的逸园及周边区域
年之后,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不断加快,国民政府当局无心顾及,逸园跑狗场日渐荒芜。上海解放后的年10月,逸园资方由于拖欠巨额税款和工资,无以为继。进而由法院判决其全盘归入上海文化局,一处真正属于全市人民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开启了全新时代。
文化广场的三次建设
年5月上海解放后,作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室内会场,逸园很自然地成为了市级群众性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许多大型的政治活动都在这儿举行,如年6月30日上海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晚会和7月2日的纪念大会;两天后,上海文艺界举行的“抗战胜利暨上海解放庆祝大会”;8月3一5日上海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和12月5一1日的第二次会议;11月5日追悼王孝和烈士大会;年4月29日和5月30日上海市、区各界人民代表联席(扩大)会议等等?这些会议档次很高,规模很大,意义重要?
解放初期的人民文化广场正门
年4月,市人民政府决定将逸园改建为上海市人民文化广场,年12月改称文化广场。至年,建成钢屋流桁式结构大会场,容量1.5万人。并新建平方米舞台和平方米后台。开辟平方米展览馆,开设人民图书馆、少年儿童文化馆及0平方米文化休憩花园。成为上海市群众性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20世纪50年代,改建中的文化广场
~年,文化广场举行重要政治集会、报告会场,参加人次万。其中年11月陈毅、谭震林等作《关于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报告;年4月27日、29日刘少奇、周恩来作学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年2月20日邓小平作“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做的风格”报告。年3月,举行黄继光烈士英雄事迹报告会,年10月,苏联英雄卓娅的母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作卓娅生平事迹介绍,次年3月,中国人民 战斗英雄作上甘岭战斗英雄事迹汇报。年8月~年2月,《支部生活》连续举办讲座55场,听众55万人次。年3月,上海美术设计公司与文化广场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次年,人民图书馆、市历史与建设博物馆原址房屋设施由市戏曲学校使用。
那时的文化广场设施很简陋,由于作为室内广场,文化广场的建筑是庞大钢梁天棚,受限于当时的建筑水平,场内的立柱很多,不少作为会因立柱而影响观看的效果,万余观众的场内没有今天很普及的空调设备,座位也只是长条的木制靠背椅。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文革”。“文革”开始后,上海有不少大型的群众政治集会在此举行,很多高级干部和知名文艺届人士在此受到了错误的批斗。
“文革”期间,文化广场大型群众集会的场景
文化广场当时的正门地址是永嘉路36号。西面紧贴陕西南路,北面有一些民居。东面的茂名南路还没有贯通至永嘉路。当时文化广场共有5个门,而永嘉路一侧的大门最靠近新建的舞台,所以遇到活动,领导和演职人员多从这里进出。
文化广场永嘉路一侧的主楼
年12月19日,广场在大修时因工程队违反操作规程,引发了一场罕见的大火灾,烧毁了整个大会场、舞台和原展览馆馆一部分。数千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奋不顾身,在大火中抢救国家财产,其中14位市民壮烈牺牲(均追认为烈士),人负轻重伤,损失超万元。
火灾后的文化广场
这场大火震惊了全上海,北京也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