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7号)指出,要“坚持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方向,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十分清晰地明确了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工作职责。
为适应工作需要,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技术升级,努力消除“数字鸿沟”,最大限度实现平台信息共享,在稳药价、保供给、惠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统计,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年共完成采购.45亿元,其中集中带量采购1.99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已完成采购.93亿元,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作用越发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董关鹏教授在接受新华网的专访中提到:“消除数字鸿沟,首先降低了行政的成本,把所有人的碎片时间组合起来,更大范围地调动了资源。同时,有效减少了腐败滋生”。
打通瓶颈,让平台数据串联起来
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前端衔接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后端对接医疗机构,平台承前启后作用明显。因为信息来源差异及惯性思维,升级前的平台按照不同交易主体细分平台交易信息,关联程度差,导致产品供货不及时、产品价格竞争不充分、替代产品不健全,有时还会发生药品短缺。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平台数据信息不能共享所致,因此,打通交易各环节信息共享渠道,让平台数据动起来,是药采平台技术提升的关键。新平台根据药品集中采购的流程和交易主体的特点,建立起集生产、采购、配送及应用于一体的综合系统,从产品挂网、议价、订货到配送、接收、结算等各环节有效串联,在平台上集中展示,形成完整的数据链条。交易主体按授权借助平台信息及时掌握交易动态,顺利完成交易活动。信息共享,从配送环节能够折射出企业供货情况,订单执行一目了然;医疗机构到货率,既倒逼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的活动,有效提高供货保障力;同时,针对到货不及时问题,预警可能发生的药品短缺问题。困扰企业的药品货款划转不及时问题,也因信息对称,债权债务关系清晰而减少拖欠。截至目前,新平台到货率为87.49%,比去年同期增长16.2%;货款到期支付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24个百分点。
数据共享,去除进入平台门槛
行业壁垒是束缚数据共享的藩篱,信息孤岛催生各类门槛。去门槛必须依赖信息共享。新平台在这方面下大气力,主动推送平台数据,与行政监督部门平台对接,开设系统标准访问接口42个。通过信息共享,将原来进入平台的11类45项事前审批事项,全部去除。实现平台进入零门槛。
注册一键完成主动打通税务、工商等政务信息数据通道,自动获取电子营业执照、购销票据等相关数据,简化平台上注册填报的信息程序,实现社会信用代码证、生产(经营)许可证、法人授权书等近20余项内容网上信息共享,让数据“多跑腿”、企业减负担。同时,利用共享数据企业注册由审批制调整为认证制,仅需填写一项企业名称和一个社会信用代码,以“一项一码”方式,通过平台接口自助进行信息修改,平台核验无误即完成注册,整个过程由原来至少3天完成到即时办结,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信息更改自助办理
企业和医疗机构变更信息一改过去线下受理、线上办结的模式,基础信息由平台主体自主更改,即时生效;重要信息系统自动校验、即时公示、限时办结。实现了当日变更当日完成,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提升了平台效率。
问题导向优化服务
疫情期间为将更多适用药品及时挂网供临床使用,平台开通了快捷的挂网通道,通过信息共享不再进行事前审核,受到药企和医疗机构欢迎。平台技术升级充分吸收这一创新模式,将快速挂网的流程梳理固化,一改过去环节繁多、层层核验的流程,将新产品按属性不同进行细分,对创新性药品、国家谈判药品和带量采购药品、短缺药品等以绿色通道的方式直接挂网,由原来最长60天挂网压缩至5个工作日,新模式启动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以某公司生产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规格:4ml:0.1g)(价格:元/支)为例,在省平台日订单量平均支的情况下,提前53天挂网,为企业提前实现.63万元销售收入,为疫情过后加速恢复生产提供了支持。简化环节,优化服务,提高效率,省药采平台有助支持营商环境的改善。
信用信息记录助力监管
信息共享,数据更加完整,为及时、客观、详实记录交易主体信用信息提供了条件。平台通过与行政监督部门平台信息对接,与相关大数据比较,加上客观记录交易主体平台交易行为,形成有效的信用数据生态链,将开户注册、信息变更、产品申报等环节不实信息、不诚信行为如实记录,记录结果和证据材料推送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及“信用中国(山东)”,配合相关部门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极大提升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数据赋能,全面提高平台效能
蕫关鹏院长在接受新华网的采访中也提到,“政务数据化在很大程度上讲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中国作为走在5G时代最前沿的国家,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普及,懂得善用政务数据化的政府,才是智慧的政府”
平台嵌入多CA统一认证系统,一把CA实现注册、挂网、采购、配送、到货、结算网上通办,形成完整药采数据链条。加强省际间数据交流,与多个省级药采平台建立协作共享,定期交换数据,扩大平台数据覆盖面,增加数据存储量,为数据赋能奠定坚实基础。
释放数据资源潜能
平台将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作为重点内容嵌入,做好基础性数据统计,丰富平台数据分类查询内容,药品采购全过程数据链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区域采购量、采购药品结构、同类产品临床效果、价格波动幅度等基础数据一目了然,为实施监管提供帮助。与此同时,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药品采购深层次规律,通过运筹学方法为配送企业与医疗机构建立科学配送关系,实现效益最大化。把握货款结算规律,同金融部门建立合作,建立精准支付周期,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池作用,合理调配货款支付规模。探索药品配送规律,建立药品供货异常指数体系,及时发出药品短缺预警。通过药采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将全生命周期数据链中隐藏的巨大价值释放出来,发布药品采购白皮书。
数据赋能助力产业发展
依托药品采购平台,通过对采购数据分析整理,发现数据间关联度,助力医药产业发展。对周期性的订货量及品种变化进行深度研究,把握规律,为生产企业提供需求信息,及时增加或调整产能及结构,打好产品生产时间差。从生产向后端包装延伸,促进产业链条,同步跟进。协同金融部门,根据平台交易主体信用记录,对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及配送中介提供短期融资服务。
服务创新提升内涵拓展外延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创新服务供给,拓展服务领域。开拓金融信贷服务,充分发挥信用数据和订单数据作用,有效结合融资平台等方式,在金融服务领域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推进全流程网上采购,实现药品采购无纸化、数字化、智能化且全程留痕,不仅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还助力廉政建设,以全程留痕、全程可追溯的特点为审计提供线索和证据,有效防止线下交易产生腐败的机会,预防腐败案件的发生。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