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胶城记忆胶州的村庄十一三里河篇 [复制链接]

1#
程少为讲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导语

赵老叟(ID:qdjz-lif):

近几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胶东国际机场落户胶东,胶州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座千年古埠胶州的土地上,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兴起!

为了配合现代化新城和国际机场的建设,一些古老的村庄将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被拆迁,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俗话说“故土难忘”,为了让我们留住这些胶州人无比眷恋的“祖根”的记忆,今天起《胶城生活在线》开辟了此《胶城记忆》栏目,小编将参考大量史书资料,将胶州市原有的8个村庄进行整理编辑,分享给所有胶州老乡。

胶州的每一个村庄的名称就是一部“活”得村庄发展变迁史,更是一笔十分丰厚的财富。通过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提高大家对自己村庄.对家乡的热爱,留住永远抹不掉的“祖根”记忆!

根据消失的情况,先从胶东办事处的村庄开始!每期两个村庄。

赵老叟

.7.24

三里河街道办事处位于胶州市新城区,辖3个行政村个居委会,3.6万人,总面积33.7平方公里,是胶州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三里河原始文化遗址"所在地,国内外著名"胶州大白菜"的原产地,清代大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先生故乡位于辖区,建有"高凤翰纪念馆",处处彰显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办事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青岛国际机场40公里,青岛货运码头50公里,青岛前湾港40公里,同三高速公路、胶黄铁路穿越境内,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海尔大道、香港路、澳门路、北京路、扬州路、广州路、常州路等干道纵横交错,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通讯、邮政、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完善齐备。三里河历史文化气息浓厚。辖区内集中了市委党校、海洋大学青岛分校、青岛电大胶州分校、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青岛第二卫生学校、胶州市实验初中、第十中学和多所标准化小学及幼儿园,高、中、初、幼完整的现代文化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已建成的国家AAA级景区--三里河文化公园、高凤翰纪念馆、胶州市文化市场和即将建设的三里河仿古文化街、莒国都旧址--介亭公园、占地万亩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使这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在活力中彰显厚重与大气。三里河二三产业发达,已形成商贸物流、汽车制造、机械电子、服装鞋帽、电力钢构等几大特色产业集群,辖区内有五星级酒店--时代锦江大酒店,喜来登酒店,华鲁国际商务中心、大润发购物中心、宝龙城市广场,佳乐家超市,利群购物广场等现代商贸机构设施项目正逐步建成。拥有全市最大的文化市场、蔬菜果品批发市场、生猪交易屠宰市场,专业木材批发市场等,粮食市场、粮油物流中心等大型市场也正在规划建设中,投资7亿元的现代农业物流港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年底,面积33.7平方千米,辖3个行政村和个居委会,人口3.47万人。年属城关公社,年从城关公社析出为城南公社,年并入市区改称南关街道。年,面积42.2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三官庙、庄里头、楼子底、北王家滩、西辛置、南辛置、赵家小庄、丁家庄、赵家滩、北三里河、法家大村、东店子、旃檀庵、花园、南三里河、高家台子、高辛庄、付家村、王家小庄、东计斤庵、管理、逯家沟、西计斤庵、城子、池子崖、法家村、刘家村、七里河、徐家园、不落林、萑家夼3个村委会和个居委会。年,南关街道更名为三里河街道。

七里河

因村东有小河(无名河,随流经地段而名七里、城子、三里、店子等河段)距胶城约七华里,取名七里河,村以河命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乙巳年《增修胶志》即有标志。相传为明朝刘氏兄弟从云南迁来立村。

城子

本村历史悠久,以古城命名。村前土城遗址在年间尚存部分残垣,高三米,夯土,柱洞历历可见,曾出土战国铜剑、戈及瓦陶皿等。

南三里河

相传明代赵姓立村,取名小赵家庄。后高姓迁入,赵姓渐衰,因位于三里河岸,更名为南三里河。建村年代不详。清扬州派(俗称扬州八怪)画家、篆刻家、诗人高凤翰(-年)故里。

徐家园

相传明朝为徐氏花园,徐氏败落,花园渐废,后聚落成村,名徐家园。年修水库,曾发现砖砌花池遗址,每个三米左右,据传是当年花园遗迹。

西辛置

其先世由德州迁来,取名新置,演化为辛置。至明末即有四个辛置,按方位区分称为西辛置。《增修胶志》人物卷宋汉传,“宋汉成化十四年()进士,历任福建监察道御史,巡按两浙,湖广按察司副使”

南辛置

其先世由德州迁来,取名新置,演化为辛置,至明末即有四个辛置,按方位称为南辛置。《增修胶志》人物卷宋汉传,宋汉成化十四年(年)进士,历任福建监察御史、巡按两浙、湖广按察司副使。

傅家村

相传元末傅姓立村,以姓氏命名傅家村。建村年代不详。

逯家沟

相传在元朝时逯姓迁来立村,因座落在岭沟地,得名逯家沟。《重修胶志》开方图标为陆家沟,而建置卷记为逯家沟。开方图笔误。

东计斤庵

今城子村西隅有计斤庵,当即所谓东西计斤,古有塔而今废也。道光后分为东、西计斤庵两村。东计斤庵原有张华墓和庙,今废。张华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文学家,官至壮武司空,被赵王司马伦杀害

西计斤庵

计斤城有两塔对立,曰东西计斤。今城子村西南隅有计斤庵,当即所谓东西计斤,古有塔而今废也。《增修胶志.古迹》:《齐乘》。《重修胶志.开方图》标为计斤庵,道光后分为东、西计斤庵两村。

赵家小庄

相传初为纪姓立村,名纪家小庄。后赵姓从六汪村(今属胶南市)迁来落户,繁衍成为主姓,渐渐改为赵家小庄。建村年代不详。《重修胶志》记为小庄。

王家小庄

因为是王姓立村,立村时庄很小,故名王家小庄。建村年代不详。相传为明朝。《重修胶志》即有记载。

法家大村

后因法姓成为主姓,遂逐渐叫为法家大村。建村年代不详。相传为明末清初。《重修胶志》记为大村庄。

三官庙

清咸丰年间赵涵吉进北京发迹后重修纪家庙,建为三官庙。遂以庙命村。建村年代不详,村传元末为纪姓立村。村内有庙俗称纪家庙。赵涵吉乐善好施曾办介西义学以培埴穷人家子弟。

花园

《重修胶志》记为花园庄,相传该村在清代是杨家花园,后成村名,简化为花园。建村年代不详。

旃檀庵

旃檀即檀香。据说神像是檀香木作成。故名旃檀庵。村以庙命名。村名曾改为战太安,战坦庵,后仍称旃檀庵。增修胶志》人物卷张若懈传记载张若懈明崇祯七年(年)进士。官按察司佥事,明亡弃官隐于州南旃檀庵以终

北三里河

现村庄,传是明天启二年(年)立。原名匡家庄沟,后崔姓为主姓,叫崔家庄。因在三里河北岸,以北三里河而命村。村西有三里河文化遗址,经年中央考古研究所发掘测定,年前即有先民在此定居,并创造古三里河文化。

南三里河

据传宋代赵氏迁入立村叫赵家庄,也有人说赵家楼。《高氏族谱》载:元末利津人高伯通迁徙来胶州,落户于今胶州市胶西镇大行村。明初大行高氏二世二支高复明迁居南三里河村。刘氏于清乾隆年间(约年)迁入。胶城东关潘氏于乾隆晚期(约年)迁入。由于各姓的不断迁入,赵姓人已不占村内人口的多数,遂改村名为南三里河。(也有传说后因位于北三里河村南,改为南三里河)。清代,属建信乡。9年属陈圣区。民初承清制未变。年后并入三区。日伪统治时期不变。年属第二区。年属城南区。年9月属城关公社。年属城南公社。年月属南关街道。

楼子底

以村内有一小楼命名楼子底。传说清嘉庆年间立村,初名凤凰村。道光二十五年(年)《重修胶志》开方图就有该村。

庄里头

因地处碱滩芦苇丛生,穷苦百姓分散开荒,渐聚成村,周围住户称聚居处为“庄里头”,约定俗成庄里头村名。相传明洪武二年(年)立村。

法家村

清顺治三年进士,历任礼部给事中,汉羌兵备道法若贞的后裔在此修筑茔地,看坟人繁衍成村,名法家茔。

管理村

相传为郭、刘两家开黄酒馆,称为“馆子”或“馆儿里”,渐成村名馆里,后演化为管理。建村在明末,清道光二十五年(年)《重修胶志》开方图记为管理庄。

池子崖

村以池子崖命名。池子崖,原为明末太傅高宏图别墅,后归王氏,经重整后成为胶州游观名胜。建村时间当在明末前。

高家台子

因座落在高于周围滩地的高阜,原名高台子,后高姓成为主姓,遂称高家台子。相传建村于宋代。高姓从云南迁来立村。《重修胶志》开方图标为高台子。

高辛庄

相传为穷苦佃农聚落成村,取名辛庄。以示艰辛。建村年代不详。道光二十五年《重修胶志》即有标注。

赵家滩

传说清代赵姓立村,地处碱滩而得名。建村年代不详。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胶志》开方图标为滩口庄。

北王家滩

建村年代不详。相传在明初由王姓立村,因地处碱滩而得名。《重修胶志》开方图就有该村。

丁家庄

状元府在丁家庄北,清雍正五年王元浩中武进士,殿试甲第一名,村名遂改状元府。后二村成为一村,统称丁家庄丁家庄,为原丁家庄与状元府二村组成。丁家庄,相传,明末丁姓立村。年修济青公路,村庄移于路北。

崔家夼

因崔姓立村,地处三面岭地,村前有河沟平地,取名崔家夼。建村年代不详。《重修胶志》即有标注。

不落林

位于胶州市老城西南部,南关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7.2公里处,东与崔家夼村相连,北依徐家园,西邻九龙镇挪庄村,南与九龙镇白果树村接壤。史无查。该村建有占地亩的幸福源薰衣草花田,花田文化是根据日本福田农场和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庄园文化而打造的。该园以向日葵为主,形成特色地域文化与花卉相结合的专题公园。主要规划建设有薰衣草花田、西式教堂、儿童乐园、孔雀屋、兔舍、七彩花田、观景台、餐厅和商店等项目。是旅游和年轻人拍婚纱照的好去处。

东店子

据东店子高氏支谱(手抄本)记载:高氏,先祖系直隶枣强县籍,元至正间迁山东省利津,高至次子伯通于元至正2年()由利津迁胶州行上村,为迁胶始祖,生复明、复礼、复陈三子,为老三股。三股之小三股三高瑾,于明景泰年间(—)由行上村迁来立村,叫三里河。后因村西是北三里河,改称东三里河。村东紧靠胶城通南乡的大路,来往人很多,年高八便在路西开了座店(当时的店既可吃饭,也可住宿),北三里河、战太安等村的人进城都从店边经过,都叫东店,时日长了,东店代替了村名,遂改名为东店子村,沿用至今。

刘家村

据刘氏家谱传:刘氏先由四川成都于宋朝迁入德州,又于明初迁入胶南灵山卫,于明中迁于怡云岭南,景要河北居住。村之命名,自此始也。之后又有高氏等陆续迁来。现共有刘、高、张、王、法、付、纪等28姓。年前,村民沿景要河居住。年县政府为蓄水灌溉,拆迁了景要村,在怡云岭与凤凰岭之间筑坝修起了共青团水库。因水库蓄水,水位升高影响了村民居住环境,为避免洪水的危害,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经县政府批准于年开始往村北0.5公里处,怡云岭前面迁移至年基本迁完。丘岭环围,土地瘠薄,建国前,人们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贫穷日子。建国后,人们的生活逐步好转。人为改变贫穷面貌,从70年代初开始就发展自己的种植品牌--韭菜生产,到年全村发展大、中、小塑料棚近个,种植韭菜亩。成为本地有名的韭菜专业村。该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年在第28届希腊雅典奥运会上,本村的农家女孩刘霞一鸣惊人,夺得了柔道78公斤级银牌,为家乡增光添彩。

本栏目刊出后受到本地广大市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