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胶州v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胶州样板 [复制链接]

1#

新闻

为推动上合组织经贸示范区建设,助力全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10月21日,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揭牌仪式在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举行。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共同成立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共建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企业输入所需应用型技术人才。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揭牌

10月21日上午9时30分,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揭牌仪式正式举行。

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对学院成立表示祝贺,并从职业教育改革政策解读,职教发展方向、校企合作等方面作了讲话,他指出,学院要站在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定位、谋划发展。要落地落实规划方案,推动校企双方合作共赢,推动学院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借智引智的“主阵地”、创新创业的“策源地”,为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贡献力量。

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刘元福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校企共建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的筹备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等。

“双导师”培训,“3+1+2”终身人才培养

为落实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建设任务,探索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与青岛海尔空调(胶州)有限公司,采取混合所有制形式,共同成立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共建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

据了解,学院成立后将围绕“六对接六化”的人才培养框架,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相对接,实现课程内容岗位化;教学考核与企业认证、评价相对接,实现考核评价综合化;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实现实训项目模块化;教学成果与企业课题专利相对接,实现成果共研共育化;学校教育与企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育相对接,实现学习培养终身化。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资源、实践经验、设备技术、资金利用等方面的优势,建立起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相对接的终身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学校教学标准与企业生产标准双轨互通,达到校企一体化育人的目的。

除学校安置到海尔集团跟岗实习学生外,组织西部帮扶职业学校毕业生和本市下岗职工、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社会待培训人员,择优录入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注册高中段一年制职业中专学籍,由校企“双导师”开展职业培训,采取工学结合模式,进入青岛海尔空调(胶州)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企业按照实习员工标准支付薪酬,对表现优异学生支持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提升学习。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基于企业生产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创新性提出“3+1+2”终身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职教中心完成3年的中职学习,在企业工作1年,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通过合作高职院校扩招进入高校进行2年的学习,由企业承担学费,学生毕业后可继续在企业工作,成长为助理工程师或管理岗位职员,企业还将继续培养、提升其技能与学历水平。

创新发展,校企合作应运而生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直接。今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支持职业学校主动与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

长期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十四五”时期将是胶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产业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艺的改进,一方面,社会的需求要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在岗人员需要继续学习,下岗人员需要再就业培训,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特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