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丹青
7月8日,青岛-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交流与合作对接会在上海举行。
“我们由衷希望更多的上海企业走进青岛,更多的年轻创业者走进青岛,与青岛一起,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塑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为建设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携手努力!”会上,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向上海企业家发出邀请,期待黄海东海同潮,“申”“青”深情互动。
事实上,从6月底开始,青岛就踏上了学习上海的旅程,派出51名干部到上海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中介组织等开展现代服务业专业实训。王清宪在与他们集体谈话中表示,“通过现代服务业这个窗口,透视上海改革发展全貌,体悟开放真谛,汲取创新力量,感受包容魅力,助推青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打造北方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7月7日-7月8日上午,王清宪率领青岛市党政学习考察团,深入企业、高校、协会和金融机构,对接洽谈合作事宜,再次展现出青岛取经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热情与行动力。
7月8日下午,王清宪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青岛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必须向上海虚心学习,所以我们拜师学艺来了!”
承担国之重任的青岛在寻找一个新的发力点
王清宪在访谈中对媒体表示,总书记要求青岛“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求青岛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核心城市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是着眼中国经济发展大局的战略谋划。
放眼全国经济版图,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三大板块中,以上海为引领的长三角地区早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以深圳为引领的珠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创新的前沿和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黄河流域或者说北方地区,仍缺乏经济引领城市,北方地区在中国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的重托,就是要充分发挥青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作用,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带动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从这一角度来说,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大都市,具有极强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辐射带动了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快速发展,毫无疑问成为了青岛学习借鉴的样板。
现代服务业何以成为青岛学习上海的窗口?
王清宪在访谈中提到,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大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上海之所以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龙头,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现代服务业走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中国最具开放引领力的城市,上海把“上海服务”作为四大品牌之首,一直致力于“在服务全国中发展上海”,体现了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服务的责任担当。青岛作为东部沿海城市,同时,又是黄河流域的出海口,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在推动国内大循环中必将也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更好肩负起这样的使命,青岛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我们恳望上海把青岛作为发挥现代服务业辐射作用,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中转站”,通过支持青岛,来更有力地辐射黄河流域、辐射北方地区。上海、青岛携手,必将会为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做更多、更大、更富有实际成效的事。这也正是我们来上海对接现代服务业的真切期盼。
与上海对接,首先是人的对接。青岛派出干部到上海开展现代服务业专业实训,就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建立起青岛与上海现代服务业企业的内在联系,让他们成为上海企业在青岛的代理人。
围绕现代服务业,青岛如何“搞活”产业?
去年以来,青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等15个攻势,迈上了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的新阶段。
王清宪表示,产业活,城市才能活,到上海学习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双方在资本金融、航运贸易、高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务服务等领域合作,加快青岛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是青岛“搞活”产业的关键一环。
一方面,这是提升青岛服务业发展能级的需要。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主引擎”,年占GDP比重达到60.9%,贡献了全市55%的国内税收、79%的投资在建项目,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增长7.1%,占GDP比重31.5%。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这也是推动青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青岛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是减弱制造业的发展力度,恰恰相反,而是要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实现制造业的蝶变升级。
围绕实现这样的目标,青岛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服务业融合发展。重点是立足青岛优势,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以贸易推动航运,以金融推动贸易,大力提升青岛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是打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三是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生态。集聚更多优质现代服务发展资源要素,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适宜的阳光、土壤、雨露,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热带雨林。
工业互联网之都如何赋能先进制造业?
印象中,青岛似乎是首个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城市,而品类齐全的制造业场景,或许正是青岛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与实力。
王清宪介绍说,青岛要打造的工业互联网之都,就是要形成从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传感器、机器人、算力算法、区块链、产业数字金融等产业在内的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未来,青岛将按照《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年)》和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转型赋能的三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综合性以及在世界工业互联网领域已形成引领优势,动员更多中小企业将设备连接、数据管理、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等“上云上平台”。
青岛将围绕服装、家电、橡胶轮胎、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高端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建设一批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细分行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平台服务。
瞄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智能服务等领域,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平台,为各个行业和各类企业提供全面、高效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力争到年,梯次推进家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打造个5G全覆盖全融合的应用园区,选树个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千亿级产业新生态。
如何以市场的逻辑与资本的力量为产业注入动能?
青岛从年起连续两年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不断加快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的步伐,更成为全球投资界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