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震 通讯员 高长玉 侯静怡
胶州市市场监管局按照“精准有效科学抓监管,用心用情用力抓服务”的要求,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创新设计了涉及执法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普法宣传、行政保护的五种“套餐”,以组合套餐式管理推进服务型执法,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和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执法人员在市区一商场检查电梯安全运行情况。
着力开展精准执法,提升依法监管有效性。除食品、药品(含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特种设备等重点特殊领域外,对企业进行A、B、C评级分类,全市家规上企业,除因年以来受到行政处罚的71家被评定为B级外,其余全部评为A级,实行“非诉不查”诚信监管制度。建立“预防为主、轻微免罚、事后回访、重违严惩”的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新模式,按照执法“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的原则,使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充分体现在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动态调整双随机抽查清单,明确抽查内容、抽查依据、抽查频次、抽查比例、检查方式等。大力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努力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全面推行“沙盒监管”模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将全市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四新”经济新业态以及瞪羚、独角兽、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纳入“沙盒”监管范围,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实行“包容期”监管执法方式,明确“首次不罚”“首次轻罚”适用范围。建立联系企业制度,每半年召开1次座谈会,邀请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四新”经济新业态以及瞪羚、独角兽、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参会,通报市场监管有关情况和新政策、新措施,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上半年,对轻微违法行为作出不予立案决定起、立案后作出不予处罚决定4起。
慎用行政强制措施,营造宽松包容发展环境。引进“微创手术”理念,实施精准执法,除涉及重大安全生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依法必须没收物品的情形外,一律不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年以来,未采取一起行政强制措施。
深入推行沉浸式普法,增强守法用法主动性。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行政检查、行政指导、行政强制、行政处罚全过程。针对冬奥会特殊标志保护、新冠疫情防控、冷链食品管控、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内容积极开展普法活动。成立由各部门业务骨干、执法智才库专家和法治服务智囊团组成的市场监管服务企业咨询智库,为企业在法律咨询、政策供给、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帮助企业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主动担当靠前服务,保护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查处侵犯企业商标权、专利权、企业名称专用权、商业秘密和损害商誉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围绕龙头骨干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品牌企业等,建立“名优企业维权平台”,为重点企业提供法律维权服务,在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特别是自身维权困难时,给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年以来,先后为青岛豪迈电缆有限公司、胶州市大白菜协会等十余家品牌企业提供法律维权服务,组织查处侵犯企业知识产权案件7起。胶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推行服务型“执法套餐”,真正做到服务有温度、执法有力度、管理有法度,积极营造开放包容、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