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山东与周边地区都有密切的交往。山东的民间音乐相当发达,民歌、戏曲音乐、民族器乐都非常丰富。山东的歌舞遍及全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鼓子秧歌、胶州秧歌和海阳秧歌。
山东民间音乐的旋律型多种多样,以变宫音上行纯四度,以及上行或下行6度7度跳进的旋律最有特色。调式以徵调式为数最多,其次是宫、羽、商调式。传统的胶州秧歌音乐中,调式交替相当频繁。
鼓子秧歌主要流行于鲁北的商河、惠民一带,它的风格热烈、奔放、刚健、粗犷,具有磅礴的齐鲁气势,体现了山东人民乐观、憨厚、朴实的性格。人物角色可分为“伞”、“鼓”、“棒”、“花”四部分。音乐以打击乐为主,粗犷、淳朴、刚劲有力。主要乐器有:大鼓,直径一米以上;大锣:低音锣,余音较短,发“匡”的音;此外,还有大镲、小镲、小锣等。
鼓子秧歌的主要鼓点有:
山东鼓子秧歌鼓点在民间,鼓子秧歌一直用锣鼓伴奏,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音乐工作者根据鼓点的节奏、风格,以山东民间音乐为素材谱写了鼓子秧歌歌曲,效果较好。
胶州秧歌流行于靠近青岛的胶州市农村,当地人把它称为地秧歌或大秧歌,舞蹈坚韧、舒展。有“鼓子”、“翠花”、“棒槌”、“扇女”、“小嫚”五种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特定的舞蹈动作和唱腔,还有一些伴奏舞蹈的唢呐曲牌。近年来伴奏音乐的来源逐渐多样化。音乐具有亲切、朴实、优美、委婉、有抻劲等特点。传统的伴奏乐器有唢呐、大鼓、大锣、大镲、小镲等。
胶州秧歌的鼓点并不定型,可根据舞蹈而有所变化,如:
胶州秧歌鼓点海阳秧歌流行于胶东海阳县农村,主要人物有“大夫”、“花鼓”、“货郎”和“翠花”。舞蹈与音乐的特点是古朴、热情、豪放。伴奏乐器有唢呐、大鼓、锣、镲等。
主要鼓点有:
海阳秧歌鼓点由于大鼓演奏时多敲击鼓边,力度有强有弱,形成颇具特色的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