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青岛市以十个一项目为抓手落实五育
TUhjnbcbe - 2025/4/11 3:41:00
盲文点显器、助视器、听书机……在山东省青岛市盲校,丰富多样的现代化设备帮助学生通过听觉、触觉补偿进行广泛阅读。校长于德生介绍,近3年来,学校投入多万元,不断优化阅读资源和设施,为盲生打开了阅读世界的窗口。这是青岛市“十个一”项目成果的一个缩影。年11月,《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发布,通过一项体育技能、一项艺术才能、一本书、一篇日记、一次劳动、一支歌、一首诗、一次演讲、一次研学、一次志愿服务等,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如今,“十个一”项目已在全市各中小学落地,与校本课程、习惯养成、社会实践等深度融合,每个“一”都得到了放大,校园里、舞台上、社会实践基地里都有学生的身影,人人参与、百花齐放的教育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谈古论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文化传承的自觉。日前,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五(3)班学生赵润芊荣获山东省第九届“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总决赛冠军,这得益于学校开展的“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一系列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由校长马燕担任国学社团“团长”,依托“小夫子学堂”和“快哉吟诵社”,学校开设“1+3+N”国学课程,实现史学、文学与传统经典诵读“三位一体”,为学生落实“十个一”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1”个核心,即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美学修养;“3”项内容,是将《史记》《唐诗宋词精粹与鉴赏》《小古文诵读》等国学经典内容融入课程;“N”条途径,即通过社团课程化、评价人文化、课程普适化等,推动课程实施与创新。莱西市教体局局长崔旭升介绍,结合本市多数学校地处农村的实际,因地因校制宜,发挥资源优势,以学校为单位,面向学生开设形式多样的社团组织或兴趣小组,把践行“十个一”项目的突破口放在寻找遗失的技艺上。莱西市济南路中学成立“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邀请“莱西木偶”“大沽剪纸”“泥塑”等传承人进校传授技艺。莱西市日庄镇中心小学将玉米皮编织和五瓣火烧制作技艺与美术课程相融合,让学生在手工创作实践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技艺。强身健体,文体艺术全面开花在文体领域激励学生突破自我,是“十个一”项目的点睛之笔。22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3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8人入选全国校园足球最佳阵容、15人入选各年龄段“国字号”足球队……青岛市市北区耀眼的校园足球成绩,离不开全区良好的校园足球氛围。今年3月,《市北区加强和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市北区教体局局长罗东表示,未来3年将秉承“普及+特色+提高”的主旨,创新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校园足球水平,建立校园足球考核体系、联赛机制、后备人才库,加强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宣传,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实现校园足球在各学段高质量普及。“步伐要配合音乐,撇扇,走……”胶州市河西郭小学操场上,“艾山娃娃”秧歌队的小学生们扭着秧歌,群扇舞动。胶州市以秧歌这一文化艺术形式为主要内容,研制出属于农村孩子的艺术校本课程。年,“胶州秧歌、三铺龙拳进校园实践案例”入选全国第二届“非遗进校园”十大创新实践案例。培根铸魂,劳动体验助力成长“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青岛市城区各校在校园空地开辟的小菜园、小果园,让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体验耕作的乐趣。“草莓、圣女果已经挂果了,学生还种了黄瓜、茄子、西红柿。”青岛湖岛小学充分利用校园绿地,为每个班级划定种植区,开设“小小种花家”劳动体验课程,让家长走进校园,和学生一起耕地、播种、育苗、收获,并撰写种植日记,通过校园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市以十个一项目为抓手落实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