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同课异构展风采凝心聚力再起航胶州市
TUhjnbcbe - 2021/2/17 2:38:00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伴着冬日的丝丝寒意,年12月28日上午,在市教研员王亚楠老师的组织下,初中化学袁茂华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部分青年教师们齐聚瑞华中学,参与了胶州市初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暨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同课异构课堂展示、骨干教师评课、工作室经验交流、活动总结四个环节。

元旦

同课异构各显风采

首先由青年骨干教师胶州八中张娥老师、胶州十九中张芳老师,工作室成员胶州七中姜珊珊老师分别进行了《常见的酸和碱》单元复习课课堂展示。

张娥老师通过创设实验室分类整理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带领学生寻找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钙的方法,从而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巩固,并梳理知识网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重视知识的规范性,对于细节问题处理严谨,将学生在描述中的错误及时进行纠正。

张芳老师巧妙的运用改编的歌曲《青花瓷》,将学生带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来,教师较多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节课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如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寻鉴别两种物质的方法;学生板演,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演示,验证所得结论,既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又使学生始终趣味盎然的学习。

姜珊珊老师运用思维导图系统全面的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对化学基础知识有效的进行巩固,对于复习的内容及时反馈,并注重方法的点拨,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姜老师利用实验进行验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并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善于发现。整节课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老师和学生的配合默契,为老师们展现了一节优秀的名师示范课。

互动评课各抒己见

接下来,老师们进行了现场互动评课,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既肯定了课的设计、出课老师们展示的优点亮点,也提出了一些见议和思考。

工作室成员刘萍老师:

通过课堂展示,可以看出,三位老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1.注重情境创设

老师们精心创设的情景使枯燥的复习课变得灵动起来。张芳老师通过化学版歌曲《青花瓷》提出问题:歌词中体现了哪些化学知识?涉及到了哪些物质?有哪些性质、用途?通过问题把学生一下子带入了本节课的复习中。姜珊珊老师通过瑞华学生实验的抖音引入,由实验室药品的整理引出物质的分类,由标签模糊的两瓶试剂引出酸和碱的鉴别,进而构建酸和碱的知识网络。张娥老师送给学生的一段话“师生就像酸和碱,中和放热是必然”,非常切合本节课的内容。

2.注重化学实验

我们在新授课时都会进行实验,但在复习课时往往变成了回顾实验。在今天的课堂展示中老师们让学生进行现场鉴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注重培养学习习惯

因为学生刚学完第七单元,而且内容又多,不免出现知识漏洞。老师们注重基础,从化学式的书写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到现象的描述,都做到了规范严谨。

工作室成员马尧老师:

本单元内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是初中化学单元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有关酸碱性的考点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1.三位老师利用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把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采用了对照的学习方法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三位老师们的教学功底都很扎实,教姿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流畅,专业素养高,化学用语表述能力很强。

2.师生交流中通过了提问、小组交流合作、学生上台板演、动手实验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质量高、参与面积广,体现了教师对课堂的可操作性,体现了教育公平。

3.重视双基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虽然引入各有不同,但都是以帮助老师整理实验药品作为情境,作为知识的载体应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以“我会分类整理”到“我会分类鉴别”最后到“我会分类归纳”,持续产生的驱动性问题使教学如抽丝剥茧不断深入,驱使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与方法,活跃其思维。

工作室成员姜珊珊老师谈出课心得:

今天,参加本次青年教师培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两位美女青年教师一起出示《常见的酸和碱》的复习课。接到任务后,在教学设计时,考虑的事情很多,从知识点的贯穿,典型例题的选择,情景的引入等,都费了一些功夫。本单元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都是重点和难点,也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瓶颈期”,我认为怎样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把知识点整合,加工,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再深化提升,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明确了绝大多数同学已经突破的重点有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溶液的酸碱性等,所以,我选择淡化这一部分内容,把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放在化学性质的复习和框架构建。在例题的讲解中,我注重加入方法学法指导,预期让学生学会更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明确单元复习方法。

元旦

青年教师畅谈收获

柳蓉蓉老师:

今天聆听了三位老师展示的《常见的酸和碱》单元复习课,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张娥老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在学生书写方程式时适时进行方法指导——将产物与实验现象相结合,且强调了设计实验方案时语言叙述的规范性,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酸和碱通性的知识梳理、巩固,扎实有效。最后的思维导图与教师寄语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张芳老师通过改编的《青花瓷》歌词,引领学生进行酸和碱性质的复习,形式新颖。在课堂中及时鼓励学生,用幽默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流畅自然,鉴别酸碱也注重了方法的点拨,通过小实验,让复习课也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姜珊珊老师也十分注重知识落实,在引导学生梳理酸和碱通性时,借助手掌5根手指和桌子4条腿来记忆知识点,生动形象。鉴别物质时注重方法引导,典型例题的设计也非常用心,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学生演示小实验以及最后的小魔术也为整堂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随后几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也让我了解到单元复习课要有知识梳理、体系构建、归纳提升,要注重方法点拨;听课时,可以从课堂设计、教师身上的亮点、学生学得如何,自我反思几个角度去评价一节课。一上午的活动,不仅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以及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刘娜老师:

今天非常开心聆听了三位老师对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的课堂展示,有许多精彩之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三位老师都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入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基础、培养化学习惯,引导小组合作讨论。为增加复习课的趣味性,张芳老师和姜珊珊老师还设计了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享受化学的魅力。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习到了复习课的上课形式和注意问题,复习课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再结合具体题目来巩固,其中要注意给予学生适当的方法点拨,然后在此基础上可进行梯度提高,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张娥老师:

今天有幸参加了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同课异构展示交流教研活动,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1.在小组讨论涉及到板书的时候可以让已经讨论出来的同学先到黑板板书,既节约时间又使课堂更加紧凑。2.复习课本来就属于枯燥的课,应尽可能的做些小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利于学生的掌握。3.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方法的点拨,有一定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特别是一些典型的题目。4.要灵活应对课堂的突发状况,提前预设好可能的情况,要学会把控课堂。5.化学这门学科讲究逻辑思维和理科思维,在进行复习课的时候可以采取从一般规律反馈具体物质,就像在鉴别酸类物质和碱类物质时就利用了酸和碱的一般通性,在学生掌握了酸和碱的通性之后再选择具体试剂鉴别某种酸和碱,通过类比既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别物质利用通性鉴别,相同类别物质利用特性鉴别。

总而言之,这次活动对我影响很大,我会认真研究各位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贯彻实施下去,争取让自己越来越优秀。

名师工作室畅谈单元复习课策略

袁茂华老师:

单元复习课要回归课本,夯实好基础知识,同时要研究课标,引导学生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或思维导图。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简单再现,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的深化处理,从中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各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尽可能使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网络。结合自身的课堂实践,有几点小建议:

1.知识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问题驱动或情景创设等形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深入思考其内在的联系,从而完成本单元知识网络的构建。

2.复习课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采用对比,分类的方法;也可采用以“题”带“点”式,选择典型习题,分析出考点,对知识进行巩固,引导学生提炼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法。

3.作为老师要精选习题,针对共性的典型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讲练;而对于个体学生来说,会查缺补漏,自我完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能力。

4.复习课应该做到适当的应用拓展,对学生提高更高层次的要求,使知识和能力的结合得以升华。

5.单元复习课,要精心设计学案和课件,它们的合理使用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提高复习课效率。

刘萍老师:

1.知识整合

单元复习课不是新授课内容的简单加和,而是整合教材内容,使其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和陌生度,在新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变得灵动起来。

2.构建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突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尝试构建知识网络,也可以采用教师搭出框架学生补充完善的形式。

3.精选习题

反思在新授课中存在的问题,把不透彻或遗漏的知识点在复习课上给学生再次巩固和深化。依据精准的学情判断,对习题资源做出合理的取舍、恰当的变式。在习题讲解中注重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能力。

徐飞老师:

单元复习课,我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针对前边学过的知识进行划片儿复习,精心选择配套资料和练习,侧重对重难点知识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

2.针对学生的实际,抓住学生的薄弱点,难点进行突破,复习内容要求做到细致全面,达到在知识上不留死角的目的,如酸碱盐的性质及方程式书写,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再现问题,及时反馈效果比较好。

3.教师还要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讲的要精、讲的要恰到好处、要指出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生要准备题本。对错题、典型习题进行整理。

5.复习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复习的标题要新颖,能够在课堂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尧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复习课要着眼“双基”,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基础知识到位;二是基本方法到位;三是能力培养到位。

1.重视“双基”教学。以第七单元酸碱化学性质为例,在基础知识上:酸碱的定义、物理性质;酸碱通性、特性等等都需要学生熟记于心,复习的覆盖面要广、知识点要全,把底层基础打牢,方能进行拔高。在方法上:新授课是从具体的盐酸或硫酸和不同类别物质能否反应为例,总结出酸这一类物质的通性,即从个别到一般,归纳的思维方式。而在复习课,学生可能已经背过了酸碱的通性,但是依然不会写方程式、不会做题,例如鉴别不同类物质、鉴别同一类物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时先从酸和碱通性上对物质进行鉴别,再具体到哪一种酸,哪一种碱的鉴别,由一般到个别,演绎的思维方式。要重视方法的引领,鉴别把握住现象不同这一关键,证明物质是否反应就引导学生从反应物没有了或验证生成物存在这两个角度出发,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能力上:复习课本就枯燥乏味,设计部分验证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通过动脑设计实验、动手验证试验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2.熟悉“课程标准”。新课程立足“过程”,强调“能力”,培养“情感、价值观”,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课异构展风采凝心聚力再起航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