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胶州杨氏和杨家山里杨姓石梁杨姓的关系
TUhjnbcbe - 2021/7/10 2:39:00

胶州和黄岛区(胶南)的很多杨姓源头都来自黄岛区(胶南)石梁杨村和杨家山里,由于历史原因在八十年代编修《胶南地志名》时两地杨姓村庄均被错误记载为云南移民村庄。

近些年随着杨家山里杨氏的一些村碑和先祖墓碑的被发现,杨家山里杨氏的来源也渐渐清晰。

元末明初,杨姓始祖杨成,从济宁东关杨家坝坝南崖迁居胶州西南乡铁镢山区,据当地老人讲,杨成先在杨家崮落脚,后杨成长子杨思恭迁居杨家山里,二支杨思敬迁居石梁杨。长支杨思恭在山里繁衍了东南庄、大下庄、西北庄、黄泥崖、上沟村、墩上村等6村,总称杨家山里。后来上沟村杨帮惴迁居铁山街道大下庄。在以后的多年里杨家山里杨姓不断外迁,后代遍布黄岛区(胶南)、胶州,在邻近后高密和青岛、烟台等地都有山里杨姓的分布。

石梁杨村,按《杨家山里杨氏族谱》记载,始祖杨成,二世:杨思恭、杨思敬,二世杨思敬迁居石梁河畔立村居住,故称石梁河村。石梁杨杨氏主要分布于黄岛区(胶南)王台镇和胶州市,明末两户杨姓迁石梁杨东分别立村,称大杨家和小杨家。

清康熙年间,杨静修携妻儿从黄岛区(胶南)王台镇石梁杨村迁居胶州城,后代先经商致富,致富后家族子弟开始读书,很多家族成员通过科举之路为官,成为胶州城的名门旺族,称为胶州杨氏。该支杨氏分四大支,每支又分为多股,每一股都有自已的堂号,共30多个堂号,可见家族人口非常旺盛,为官者众多,被称为胶州四大家族之一。家族代表人物为清代光绪年间独榜翰林杨际清。

胶州杨氏在古胶州城的南关平桥处曾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杨氏祠堂,祠堂见证了杨氏家族的兴盛繁荣,在年的胶州老地图上标记有杨氏祠堂。胶州杨氏在民国还重修过族谱,由大同书局印刷,整套族谱分四册,记载相当详细,可惜全部在文革和四清中被毁掉,所以现在重修的杨氏族谱出现了断代,没有记载头几代祖先名讳,无法考证《杨家山里族谱》记载,杨成、杨思恭、杨思敬的真实性。另外石梁杨村的族谱也没保存下来,让人欣慰的是村中老祠堂被保留下来,并被重新修缮。

笔者通过查找清代独榜翰杨际清的科举档案,找到了胶州杨氏和石梁杨的杨氏世系,印证了杨家山里族谱的说法。

一世:始祖杨思敬,原籍济宁州,明初迁胶,妻王氏,生二子:杨復官、杨復聚。

二世:杨復官,妻(?)氏(失考),生子:杨祖享。

三世:杨祖享,妻(?)氏(失考),生三子:杨傑(杰)、杨允、杨冲。

四世祖:杨傑(杰),妻(?)氏(失考),生五子:杨淮、杨泽、杨富、杨气、杨渊。

五世:杨淮,妻(?)氏(失考),生四子:杨宗程、杨宗庆、杨宗义、杨宗仁。

六世:杨宗程,妻(?)氏(失考),生二子:杨惠民、杨乐民。

七世:杨惠民,庠生,妻(?)氏(失考),生二子:杨明厚、杨明德。

八世:杨明厚,妻(?)氏(失考),生二子:杨(?如下图该字待考)、杨芷

九世:杨(?如上图方待考),明庠生,娶薛氏,生二子:杨之纯、杨之前。

十世:杨之纯,覃恩貤赠承德郎,江苏苏松太监税管(?)通判。妻徐氏,赠安人。生子:杨静修。

杨静修携家人迁居胶州,发展为胶州杨氏

十一世:杨静修,太学生,覃恩貤赠承德郎,江苏苏松太监税管(?)通判,晋赠中宪大夫,候补巡守道。妻丁氏,敕赠安人,晋赠太恭人。生四子:杨连、杨琳、杨璋、杨璨。

十二世:杨连,候选州同知,敕授儒林郎,貤赠奉直大夫。妻:(羊氏、邢氏),敕赠安人、貤赠宜人;王氏(貤赠孺人)、叶氏(例赠孺人)。生二子:杨志贤、杨志聪。

十二世:杨琳,太学生,敕赠文林郎、直隶冀州武邑县知县。

十二世:杨璋,候选州同知,敕授儒林郎,晋赠中宪大夫,直隶候补守巡道。

十二世:杨璨,贡生,任江苏苏松太监税管(?)通判,敕授承德郎。

杨氏十二开始分为四支

十三世:杨志贤、杨志聪、杨志宽、杨志惠、杨志敏

十四世:杨樞、杨栻,杨楙、杨楗、杨桢、杨相、杨桂、杨本,杨桐、杨果、杨樵;维梁、维楹、维栱、维极、维棠。

十五世:兆炘、兆熙、兆炅、兆焜、兆熯、兆煌,兆勲、兆煜、兆烈、兆熊,兆煐、兆煇、兆鹒、兆鹭、兆鹏,兆烺、兆炩、兆熉、兆烳、兆烇、兆燽、兆煒、兆(?)、兆、兆焯、兆煯、兆炳、兆焕、兆燕、兆焹、兆炣、兆煊、兆煟、兆烻、兆煃、兆燏、兆燮、兆煩、兆烜、兆炯、兆炆、兆灮、兆杰、兆鸿。

十六世:圻、培、墀、坪、階、坊、執、璽、封、壬、增、坎、埛、塏、坤、坫、塽、聯奎、埰、墧、基、筠、均、韻甫、垍、篈、圲、麟超、陛、(?)、麟臺、垿、树生、墉、逵、、清林、泮林、陞、官城、怀周、型、堪、歧周、景周、如彭、元贞、堮、塯、堉、埻、項、埠、垺、垓、埭、塾、甄、垠、埼、坯、墩、堳、堃、垣、緒、壇、壂、坒、(土加圭)、域、墫、坡、(墠)、址、坁、坷、俊臣、国翰、孝睦、友睦、敦睦。

通过上面档案的记载我们可知石梁杨杨姓始祖名字叫杨思敬,这和《杨家山里杨氏族谱》所记载的二世二支杨思敬迁石梁杨村所吻合。杨家山里杨姓始祖来自济宁州杨家坝坝南崖,济宁杨姓又来自哪里呢?胶州百家姓作者推测该支杨姓先由洪洞迁济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杨家坝为元代大运河的一部分,始修于至元24年(年),完工于至元29年(年),大运河济宁马驿桥段修建的水利枢纽“杨家坝”,把泗河水、府河水、洸河水、汶河水汇聚于济宁城外,这就是历史所说的四水济运的咽喉,四水最后汇聚到济宁大闸口,由大闸口调节运河水量,现在济宁马驿桥北50米的地方,就是四水济运的咽喉,也就是史料和人们常说的“杨家坝”。

济宁杨家坝修建于元朝至元24年(年),当地早就有杨姓在此立村庄居住,所以该水利枢纽便以附近村庄名字命名为“杨家坝”,杨家山里始祖杨成居住在杨家坝坝里崖。济宁杨家坝杨姓在元代就生活在当地,所以济宁杨家坝杨姓和山西洪洞移民、“小云南”移民等没有一点关系。

元末战乱不断,济宁作为大运河重要枢纽是各方争夺的重点,所以战乱不断,居住在济宁杨家坝坝南崖的杨成,为躲避战乱在元末明初(年)前后迁居到胶州西南乡铁厥山杨家崮居住。

二世长支杨思恭迁居杨家山里居住,形成杨家山里杨氏;二世二支杨思恭迁居黄岛区(胶南)石梁杨村居住,形成石梁杨杨氏。

石梁杨杨姓十一世杨静修携家眷迁居胶州城经商致富,杨静修的四个儿子便开始有人做官,这支杨氏后代当官者众多,被称为胶州四大家族之一。

济宁杨家坝坝南崖→杨家山里(杨家崮)→石梁杨→胶州杨氏→杨际清,整个胶州杨氏的迁徙路线就渐渐清晰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胶州杨氏和杨家山里杨姓石梁杨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