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加强作风能力建设促进服
TUhjnbcbe - 2023/4/7 21:52:00

记者 刘震 通讯员 宋晓玲

为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全院广大干部转作风、强能力、抓落实、促发展,医院高质量发展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医院坚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切实培树“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达到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目标。

党建引领聚合力,增添作风新动能

医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结合落实“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找准关键节点、突出重点亮点、破解发展难点,以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引导全院党员干部提能力、转作风、办实事、谋发展。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更新观念,以新眼光谋划工作,用新思维研究问题。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交流、召开提升作风能力主题座谈会、组织各党支部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委委员与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开展讨论交流、推树党员先锋等先进典型、深入临床一线调研、深化“四项治理”……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折不扣落实规定动作,查摆短板弱项、认清差距不足、找准努力方向制定整改措施,切实提高职工满意度、患者就医满意度。

组织各党支部开展“党建+”支部品牌活动,确定品牌内涵,制定创建措施,并开展“党建+”支部品牌创建初次评估会议,推进支部品牌创建一个成熟一个,实现一支部一品牌,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造红色引擎,增添作风建设新动能。

医院健康科普专家到基层。

落实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持续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医院大力推进落实改善医疗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十大举措。医院实施挂图作战,建立工作配档表,每项工作均明确具体可行的方案、计划和改进提升方向,推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落实每月调度和督查机制,在“事要解决”上下狠功夫,千方百计解决问题,持续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各责任部门逐项汇报改进措施及推进落实情况,讨论制订优化措施。

医院立足现实,精准施策,创造性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在门急诊大厅设置导诊服务台,导诊人员、志愿者协助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挂号、缴费、签到,现场指导、协助预约挂号服务;优化预约患者就诊流程,取消自助机或人工窗口取号环节,缩短患者候诊时间;为患者提供中药饮片代煎、个性化加工和炮制及配送服务;完善MDT管理制度、流程,为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梳理一站式服务内容,大力推广线上办理业务和一次办好事项;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增设“骨科综合病区”,提高床位使用率和流转率;结合满意度调查,开展优质护理和护理服务态度提升行动;畅通意见箱、院长热线、投诉电话、患者随访等群众监督举报和反映问题渠道,每月进行投诉责任认定并督促责任科室整改。

神经介入手术现场。

学科建设成效凸显,STEM学科排名跻身全国百强

年8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医院科技量值”报告。报告中发布了医院/中国医学院校STEM综合排名及学科排名,医院神经外科学排名全国第78位,跻身全国百强,医院学科建设成效凸显。该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及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学科建设全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涌现出一批优势学科集群。

医院安排技术骨医院、医院医院进修,建立“上海名院合作机制”,柔性引入上海知名教授团队,开展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慢性颈动脉闭塞再通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动静脉瘘球囊闭塞术、脑出血微创治疗、脑动脉瘤手术夹闭及介入栓塞术、颈动脉及颅内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等手术,多项技术填补本地区技术空白。

神经学科相关专业快速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溶栓DNT排名最好位于全国16位,神经介入等微创手术例数在青岛地区名列前茅。年度STEM学科排名中神经外科学位列第78位,标志着医院学科建设水平进入全国前列。同时,该院注重优势学科集群建设,大力发展神经学科、消化系统疾病与肿瘤、骨科、心内科、妇产科、麻醉科、急危重症专科(急诊科、EICU、ICU)、呼吸科、肾病及血液净化中心等学科集群,以九大学科集群为突破口,医院拳头科室,不断提升学科竞争力,以此为基础,创建青岛市胶州湾北岸区域医疗中心,更好地满足本地区老百姓医疗健康服务需求。

公里的距离,隔不开的“青藏情”

医院自年开始援藏以来,至今已派出8批共14人,覆盖胃肠、肝胆、神外、骨科、儿科、感控等多个专业的医疗专家。日喀则的海拔米,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四季穿棉袄”,这看似诙谐的顺口溜,却也是援藏队员们真实的写照。即使这样,他们依然坚持白天工作,晚上吸氧,克服身体的不适,挥洒青春血汗,贡献智慧和力量。

援藏医生李明(右)和远舰(左)看望藏族病人顿珠。

年,援藏医生由经超在进行日常的儿科查房过程中发现,多名患儿可能存在EB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该病在常规化验检查,常常误诊为细菌感染,错用抗生素。EB病毒对于免疫力低的孩子,危害性比较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愈后不良症,严重的可致残致死。

然而,诊断该病需要进行EB病毒的抗体及DNA检测。日喀则限于设备与试剂等条件,无法开展相关检查,这样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患儿出现漏诊、误诊。在充分的了解了当地实际情况后,他翻阅了很多国内外相关文献,整合当地医疗资源,通过病史采集、临床症状、细致查体、血液化验及细胞形态学检查,成功完成了该地区第一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填补了当地对于此症的诊疗空白,对当地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避免了今后对于相关疾病的误诊,医院的医疗水平。

眼科李明和麻醉科远舰大夫作为第8批医疗队员远赴日喀医院开展工作,他们接过之前援藏同事的旗帜,也接过了代代老队员不怕吃苦的精神。初到西藏时,除了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外,作为眼科医生的李明,一个特别的感觉就是这里的阳光太“辣眼”了。日喀则海拔高,纬度低,紫外线强烈,当地人不习惯戴墨镜,导致这里结膜炎、翼状胬肉、白内障等眼科病高发。投入工作后,每天门诊都会遇到各种因紫外线损伤引起的眼病,除了正常的诊治过程,李明都会给他们普及强烈阳光的危害,告知一些护眼常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加强作风能力建设促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