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陈新坦周茂平
2月1日,青岛市统计局公布年各区市主要经济数据。年,青岛市生产总值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8.3%。胶州市GDP总量.27亿元,反超即墨区、市南区,跃升至青岛第二。胶州市凭借11.2%的增幅列青岛十区市第一,成为最大的“黑马”。胶州经济何以如此“抢眼”,半岛记者对此进行采访,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解读。
大投资成胶州经济发展“引擎”
从公布数据来看,胶州年GDP总量.27亿元,增量.1亿元,无论总量还是增量都排青岛市第二名,在上合示范区国家战略和胶东机场空港优势叠加下,胶州的发展潜力、综合实力、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凭借11.2%的增幅列青岛十区市第一,成为最大的“黑马”。F级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后,胶州正式进入“飞时代”,已借势吸引家机场关联企业落户,19亿元项目落户。
半岛记者采访了解到,胶州经济之所以在年表现亮眼,大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年11月底,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新开工个、续建96个、竣工18个,项目开工率%。1-11月,完成投资12.2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3.73%。胶州市完成投资总量.60亿元,位居青岛市第二;新开工项目胶州19个,位居青岛市第二。在青岛市年重点项目中,胶州市6个,项目数量居青岛各区市第二。根据胶州市发改局的有关统计,在胶州固定资产投资中,“四新”投资占比达到了65.%,列十区市第2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53.6%,列市郊三区三市第1位,较年提高28.个百分点。这些投资拉动了胶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多领域发力,助推胶州腾飞
“胶州经济之所以表现亮眼,应该说是胶州在多领域全面发力形成的。”谈到胶州之所以年经济增速达到11.2%,胶州市发改局局长周茂璠向半岛记者表示。半岛记者从胶州市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以及上合示范区采访了解到,年,胶州在多领域全面发力,招商引资、营商环境、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多方面共同推动胶州经济腾飞。
半岛记者梳理有关信息发现,年,胶州市落实“项目落地年”要求,年初召开“抓项目落地促经济发展”动员大会,举行多场集中开工、集中签约活动。年1-11月份共引进海尔商用空调制造等26个总投资.2亿元的大项目。3个省和青岛市重点项目开工率%,完成投资28.1亿元,投资完成率.8%。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吸引家机场关联企业落户,19亿元项目落户。年8月12日零时,F级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转场运营,胶州正式进入“飞时代”。借势机场发展,已吸引家机场关联企业落户,19亿元项目落户。成功举办第二届空中丝路国际航空合作峰会,签约航空工业高温碳基复合材料研发制造基地等6个项目。
上合博览会吸引30个国家76位驻华使节参加,上合示范区年1-10月引资亿元。成功举办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暨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青岛论坛,30个国家的76位驻华使节参会(包括8位大使、位公使),是青岛历史上参会国家最多、参会驻华使节最多的专业性博览会。上合示范区年1-10月引进总投资亿元的20个项目,50个总投资亿元的项目加速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预计全年达到0亿元。
年11月23日,赛迪顾问发布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榜单,胶州市列第13位,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实力、竞争力显著增强。获评山东省外贸高质量发展区,是青岛唯一获评区市。在年通报的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胶州市位列全省第3位,较年跃升50个位次。胶州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外资企业跨国登记业务,一事全办服务体系获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优秀奖。深入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年前11个月,帮助家企业达成订单16.3亿元。
年,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先后开通“齐鲁号”欧亚班列鲁欧快线(胶州-杜塞尔多夫-鹿特丹-伦敦)、中欧班列(齐鲁号)上合示范区—老挝万象等国际班列。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常态化开行22条国际国内班列,其中包括日韩陆海快线,以及中亚班列、中欧班列等15条国际班列,通达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8个城市。
年,胶州市启动企业发展“倍增计划”。力争到年底,列入计划的海尔(胶州)创新产业园、中集冷藏产业基地、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新增产值亿元以上。成功举办全国首个以数字工业为主题的国家级高层次论坛——数字工业高层论坛。搭建Handle全球根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2个数字新基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布钢结构、美武、大家居3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数字化改造,个场景列入青岛市“工业赋能”场景清单,家企业借助卡奥斯、华为等平台开展“三化”诊断和改造。
“我们分析,也正是胶州市委、市政府抢抓上合示范区建设、机场转场以及海湾大桥胶州连接线、地铁8号线开通等的历史机遇,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力,才推动胶州经济全面腾飞,取得快速发展的成绩。”胶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曹海珍表示。